作为对黄庭坚书法研究极深的人,周至对这卷《廉颇蔺相如列传》当然是深入研究过的,也正是因为研究过高清照片复印本,当来到真本面前的时候,才像他刚刚说的那样,面对丰富但陌生,在复印本上完全没法把我的细节,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与其说是在开讲座,不如说是在这里磨时间,目的当然是尽可能多的观摩这些以往看不到的细节。
收获当然是巨大的。
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十分的自信,他曾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声称只有唐代的草圣张芝,书僧怀素和他自己,才掌握了借鉴于石鼓大篆和隶书的笔法,进而“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而且周至认为黄庭坚并没有自吹自擂,这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许多笔意就是来自他所说的蝌蚪、篆、隶,不过周至自己认为更贴近怀素,和张芝只称得上略似。
后人更加熟悉这种笔法的另一个名称——“荡桨笔法”,是黄庭坚书法境界到达一定高度后,结合长年观看舟人荡桨、群丁拔棹后悟出来的,主要在用笔对顺逆之势、含蓄与开张之势的把握上。
长桨短棹都是划船的工具,舟子船夫常年累月地在江河之上挥棹拔桨,要根据水势流向,时而顺水行舟,时而逆势而上,时而力拔千均,时而柔若穿针,以此形容书法在用笔时把握缓疾、劲涩、张驰、开合的尺度、分寸和份量。
因为字数实在是够多,这幅长卷将黄庭坚的这趟功夫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除了黄庭坚的书法外,这幅书卷上一共还有一百九十二枚印章,这些钤印包括有南宋宫廷的“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贾似道的“秋壑图书”印,元代四学士之一的欧阳玄印,明代著名藏家项元汴的“项子京家珍藏”印,明末清初著名文臣汤来贺的“内省斋”印等等,另外还有项元汴的一片跋文,传承的顺序可谓是十分的清晰,真迹真得毫无争议。
仅仅这些印章都够周至开一个专题来研究,只可惜时间太少,还要应付列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