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其中草书更是以其奔放、洒脱的风格独树一帜,能够蕴含中国书法中最多的变化,能够最鲜明地体现作者个人风格和情绪,是所有中国书法家都渴望摘取的艺术明珠。”
“黄庭坚作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在继承晋唐遗韵的同时,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他的创作如同一位酿酒师,经过岁月的沉淀,他酿造出了艺术中最为醇厚的滋味。从早年的学习之路,到与名家的切磋,他成熟后的作品无不显示出深厚的功力。而他晚年这幅多达一千多字,长达十六米多的作品,这不仅是草书技法的一次极致展现,也是黄庭坚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辉煌巅峰。”
“他的草书风格不仅有晋人、唐人的余绪,也受当时书法界风气的影响,求新求变,讲求对传统的继承与个人悟性的结合,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与体验后,达成对传统的突破。”
“通过游、荡、飘的笔法,使得字形多变,错落有致,在结构上精心布局,实现了视觉与情感的统一,严谨而富有节奏感。”
“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如同音乐的节拍,有着自然流畅的感觉。书法的叙述性不仅仅体现在字符的语义上,更在于其构成的整体性,传达出一股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流动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魅力所在。”
讲到这里,周至伸出右手食指,开始在空中摹拟临帖:“这样的草书如天籁之音在耳畔回荡,通过大胆的笔触与流畅的字形转换,时而沉稳,时而飞扬,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场历史的交响乐中,其流畅转换犹如诗歌的节奏,让整幅作品的气韵生动而鲜明,在阅读这幅作品时,观者不仅能感受到其字形的美,还能体会到流畅的笔道所传达的意韵与力量。”
旁观者看着周至手上的动作,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在指挥一场交响乐一般,周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者有了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如何通过手腕动作带动笔尖,将个人的情绪,书法的“言外之意”,通过字迹变现出来。
“黄庭坚不但是爱好者,也是天才,在书道的追求上,从少年到老年,可谓一生如一日,因此到了晚年后,其笔法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能够在一副作品中,达到张扬和内敛,澎湃的激情与雄浑的力量完美统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