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打破权威与教会势力,贵族统治的自由风气也传进了这个封闭的河谷。”
“无数教会与贵族所拥有的庞大葡萄园被充公,拍卖,小农制的葡萄园于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开启了德国葡萄酒地新纪元,也造就了生产世界最昂贵地葡萄酒的酒园―――伊贡·米勒酒园的诞生。”
“追溯伊贡·米勒酒园的历史,可自6世纪建成的圣玛丽亚修道院说起。”老头指着酒瓶标签上的“sankt aria vontrier”字样解释道:“这就是这个修道院的名字,这个scharzhofberg,就是该修道院所在的山丘。随着法国势力进入了莱茵河流域与‘教产还俗’运动的展开,伊贡·米勒的曾祖父柯赫便趁机购得此酒园。”
“柯赫去世后,葡萄园平分给7个子女继承。不过酒庄所产的雷司令葡萄酿造的酒,还是以egon uller命名。”
这就解释了标签上那些单词的意思,周至指着1882字样说道:“那这个肯定就是两份标识了,剩下的tba又是什么意思呢?”
“哦,我的老板真是太幸运了。”让·德诺笑道:“周先生平时一定是不饮酒的吧?要是稍有研究,估计这酒也留不到现在了。”
周至摇头道:“我们也饮酒,不过更喜欢喝中国自己酿造的高度白酒,的确没有喝葡萄酒的嗜好。”
“德国的白葡萄酒分为六个等级,”让·德诺介绍道:从下至上依次是:内阁级kabitt、晚收级spatlese、精选级酒alese、浆果精选级ba、冰酒eiswe和干浆果精选级tba。”
“伊贡·米勒家族拥有沙兹堡山约七公顷的山坡地,其坡度达五十度。近年来另在附近收购了五公顷的园区,总面积达十二公顷。”
“那里的树种全为雷司令,每公顷约八千株,大部分的树已超过五六十岁,不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种的。”
“因为德国气候寒冷,葡萄多半生长在莱茵河边坡度甚大的山坡上,产量自然减少。曾有人统计,以同样的面积在法国苏代区能出产五万瓶干浆果精选酒,而德国莱茵河区只能生产二百五十瓶。”
“而标记有圣玛丽亚修道院标记的干浆果精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