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亿多美元的差别。
万幸的是虽然出了意外,但结果却是好的。
事后相关部委立刻展开了工作复查,最后认定是巴星的姿态调整装置的压力阀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重要,为什么在巴星把整流罩都炸飞的情况下,长二捆还能够将澳星送到预定位置并且正常工作,这一点才非常重要!
于是就有了这次报告会。
之所以周至被点名参会,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发射基地最新投入的流程质量管理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个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加强了品质管理,落实了人员职责,解放了人力资源,加上高效的流程管理,让基地的应急体系能够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并且在关键时刻真正地运转了起来,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个应急管理体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在将之融入流程质量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联合小组发现了许多制度上的,工作流程上的,设计工艺上的bug,这些bug将作为工程旁路的应急子系统根本不可能运转得起来。
这也是这次研发的最大收获,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生产体系,测试过程,其实就是将整个发射任务在系统里模拟着跑一遍。
在这个过程里,在李维刚,张伟超,周至的认真督导下,以前掩盖在庞大工作量下的各种断点、单点、缺陷、bug,全都集中暴露了出来。
接下来当然就是理通、理顺、去冗、设计、调优,诸如虚设的应急管理体系这类一般用不上也没人管的旁路体系,照样被弄成了可以执行,且具备高可用性的系统子模块。
这套系统整体投入了五百万,主要是购置智能终端和配备信息网络的费用。
不用怀疑,96年的发射基地,信息网络和智能化办公系统都还没有普及。
不过更好笑的是即便到了三十年后的硅谷,信息设备诸如公共无线通信网络,依然很拉胯,甚至不如中国大多数农村,说给很多对西方推崇的人听,他们都不会信。
剩下的设备远超五百万,不过周至以试验算力矩阵+虚拟机+sts体系应用为由,直接捐赠给了基地,将这套系统构建了出来。
现在效果出来了,一千五百万的投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