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所以后来干脆不打了,直接给钱。”
周至看得不禁大乐,就所有汉人的朝代来说,其实被误会最多的大约就是宋朝了,而被推崇得最厉害的,基本就是秦汉唐明。
但是其实每个王朝都分早中晚,都有奋力崛起制霸天下轰然倒塌三个过程,但是宋朝也不冤枉,因为只有它少了第二个过程。
不过这个原因却十分的复杂,并非如网友们那般几句简单的话就能够讲得明白的,否则也不用自己写这本书了。
到现在为止,周至没有发现第一点争论,那就是第一个“打脸贴”的出现,因为周至在文中写道“长江在宋代还不叫长江,历史上以江称呼”,“过了夔州,便进入了岷江段。”
下面出现了好几条评论:“失望,一开始以为作者水平很高,结果犯了好几个常识性错误。”
“是的,书上说过了三峡,就到了夔州,那夔州就是现在的渝州吧?可是任何读过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岷江的长江入水口,是在宜宾,离渝州还差着老远呢。”
“对对对,长江在宜宾以上叫做金沙江,岷江和金沙江在那里合二为一,然后开始叫长江。作者没常识。”
“还有说长江在那个时候不叫长江,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唐诗算白背了?”
“对嘛,还有‘衔远山,吞长江’高中必背,范仲淹写的,结论:作者初中毕业。”
周至乐了,换成小号登录,在评论下面写道:“长江这个称呼,目前还多见于诗词与笔记当中,在宋代地图策籍与重要的公文,史书之中,正式名称还是叫做‘江’,江河淮济,称为‘四渎’。”
然后又在打脸岷江那个评论下回复道:“岷江从宜州开始的说法其实是直到民国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人一直认为出山不久就流经蜀中繁华地区的岷江为长江的源头,而把金沙江称作‘泸水’,诸葛亮说‘五月度泸,深入不毛’,指的就是渡过金沙江;也叫‘丽水’,‘金生丽水,玉出昆岗’,说的也是它。”
“因此古人并没有重视金沙江,而只以三百里峡江作为区隔长江两个地域的分野,峡江以上为岷江,峡江以下为‘江’。”
“从中国古代地理划分来说,峡江以上为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