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老拆迁户(2/3)
成为一处漂亮的景点。

    不少工程现在已经开始启动了,第一批开始移动的是三峡库区二线水位线下发现的三个汉阙——丁房阙,无铭阙,乌杨阙。

    每个汉阙重量高达十吨以上,因为文物价值极高,乌杨阙甚至被称为“国宝”,因此需要先搬迁到陈列地摆放好,然后再在其上规划修建博物馆,以避免房子修好后东西搬不进去的尴尬。

    历史上的乌杨阙是在两千零一年,被一个挖草药的老农发现的,这一世由于基金会的介入,三峡工程前期文物考察增加了许多的人力财力,乌杨阙也在考古队考察花灯坟古墓群的时候,被提前发现了。

    其余两个汉阙的发现情况也类似,这种大型的石构件建筑,是最难躲过系统性勘探工作的。

    乌杨阙是整个南方地区唯一一座双子阙和双主阙都保留得完好的汉代石阙,发掘地点为忠县乌杨镇,也就是严颜的故乡,还没有开建的渝州三峡博物馆,已经提前敲定了它的一楼大厅楼梯两侧的c位。

    秭归的情形同样是如此,这里距离三峡大坝太近,被淹的时候属于首要地区,因此搬迁工作已经开始提上日程。

    来到秭归县文化馆,找到陈馆长,陈馆长介绍的第一号重点搬迁建筑,就是屈原祠。

    唐代秭归叫归州,刺史王茂元于唐元和十五年始建了屈原祠。

    宋元丰三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再次修缮,更名为“清烈公祠”。

    元泰定年间,知州王秃哥不花,至正四年,知州密儿呵玛又相继重修。

    清康熙八年知州王景阳,雍正十一年鄂省学政凌如焕,乾隆四十六年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知州李忻等,历代在这里主政的官员,都多次维修国屈原祠

    最终屈原祠形成了一处建筑面积为五千八百平方米,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群,依山就势,逐级抬高,依纵深轴线方向修出多重台地,依次布置山门、前殿、后殿等祭祀主体建筑,两侧再配以厢房、碑廊、和配殿,气势恢宏,引人注目。

    相比中原和蜀都那些平原上的建筑,这种依山而建的建筑,立面、侧立面高低错落有致,层次感极强;再加上协调统一,质朴简洁,以灰、白、红为主色彩搭配;丰富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