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内心感激的,是刘承宗那句,战后准他兵力补满三千。
一句话,诚意就出来了。
这是真让他当营参将啊!
实际上别说补满三千了,哪怕只是统率两千人,都能让孙龙感恩戴德。
“你好好为本帅做事,比说什么话都有用,先坐,我有事问你。”
刘承宗说罢,看向后面拜倒的军官,也跟他们道:“你们也都起来,帅府疆域广袤人口众多,有的是诸位用武之地。”
“城内守军、各级将领、布防图,需要你们画出来,除此之外……黄台吉在哪?”
一干孔系军官,对这事还有些迟疑,不过孙龙毫不犹豫便率先开口,将他出城时的兵力布防、城内关窍统统说了出来。
甚至说完还对部下心腹找补一句:“帅爷攻取辽阳越易,弟兄们死伤越少,到时候我们这辽阳营兵力便越多。”
接着便大倒苦水,说了一堆孔有德带他们投奔后金以来的委屈。
刘承宗对他们的委屈不感兴趣,不过还真听出些有意思的东西。
孙龙认为劝降孔耿的部队很容易,言语中对尚可喜的部队充满贬低,那意思就是孔耿投金是割据后的无奈之选,而尚可喜是利欲熏心的投机之徒。
东江镇有很强的凝聚能力。
难听点说,就是严重的分离倾向。
但分离倾向不等于降金倾向,恰恰相反,他们对后金非常仇视。
他们在山东都是铁了心造反,李九成一开口就能煽动孔有德八百人叛乱,八百人一传信召集毛文龙旧部兵力就变成一万多,最后甚至最多的时候有九万多的军队。
但对于最后的剃头降金,大部分人是迫于无奈,没得选。
他们又不像尚可喜,是得罪了东江镇,大明的山东只是不让他带兵过去做官,但选择的余地还很大。
他带点家丁去山东做个富家翁总没问题,甚至带几百军队到锦州投祖大寿都行,他跟关宁军又没仇。
只是祖大寿未必愿意要他,二十九岁的副总兵谁愿意要啊?
尚可喜一次违背东江镇集体意志的行为,帮朝廷派来的黄龙掌权,黄龙也投桃报李,委以重任接连提拔,从守备到副总兵只花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