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要么拿命抢粮。
就这个环境,谁来都一样。
杨嗣昌还真怕杨麒走投无路,翻脸带着蒙古骑兵突入边墙,宣大边防面对后金压力已经足够大,实在不愿意再多惹个乞丐了。
何况地缘在这摆着,杨麒想活,大明和后金之间总得投靠一个,朝廷没人信得过杨麒这种从了贼的人品,这玩意急眼了再投东虏也不出奇,但好在杨麒不是真的北虏。
北面遭灾,明廷卖粮这事儿,早有先例,直到现在哈剌慎部还跟明廷买粮呢,这是一笔糊涂账。
蒙古诸部也是人,但凡能活,就不会找死;但实在没粮,那就只能铤而走险。
明廷为避免这种情况,就会选择把粮卖给诸部,尽管崇祯皇上满身心眼子,就怕这粮运过去再资敌了,不让蒙古转卖给后金,想着又是计口放粮、又是查明挨饿人数的,不过这些手段执行起来很困难。
因为就算蒙古挨饿人数是五万,明廷提供五万人饿不死的粮,最后还是会有一部分被卖给后金。
原因很简单,蒙古打不过后金,这只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是被饿死一点人,还是被杀死一片人。
换到杨麒,这事儿就简单多了,杨嗣昌在跟皇帝报告之后,明确告诉他,朝廷不会提供足数军粮,既然杨麒能让诸部为朝廷守边,就准许其以土默特、喀尔喀诸部的名义到张家口、杀胡口互市。
反正别管你运多少马过来,张家口和杀胡口每月最多只提供两万石粮。
这是崇祯的主意。
张家口这地方四面环山,是北京的北大门,杀胡口则是宣府的北大门,只有互市地点定在这两个地方,才能确保杨麒把兵力放在土默特与察哈尔故地,那么后金来了先揍他,能让这笔粮食花得更有价值。
最关键的是杨嗣昌打听了,杨麒手下蒙古诸部兵力超过十万,每月两万石粮不过杯水车薪,他手下那么多蒙古贵族,互市的主动权掌握在朝廷这边,谁听话,谁就多点;谁不听话,谁就少点,用兵粮控制了这支蒙古军队,就算架空杨麒也不是不可能。
这种情况杨麒当然早就想到了,对他来说无所谓,而且还专门给崇祯上了个表文,感恩戴德。
因为他手下就四镇一万三千多人,就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