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首领跟保长们一比,又都算小辈儿,挨骂一点脾气都没有,如果说出去的是流贼头子,留在延安的百姓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坐寇。
而且流贼头子再厉害,也不敢在延安府生事,首先三个村长就能拉出个媲美官军千总的队伍,其次还有任权儿和杨彦昌六千六百营兵旗军镇着,不准他们在家乡闹事。
保长们看见来新人都高兴着呢,一瘸一拐就去了县衙,随手写个条子递给户房书办,户籍就算落了。
有些地方没知县,有些地方县官不敢吭声,延安府这么大的问题,朝廷早在张辇被逮到北京死在诏狱就发现了。
正好赶上神家兄弟叛乱,皇帝就换了个三边总督,不过杨鹤招抚刘承宗的事干的还不错,就把杨鹤扔到礼部了。
新任的三边总督是洪承畴,他早就想解决延安府的问题了,一番探查很是惊喜,大乱之后延安府百姓居然休养生息了,家家粮食基本够吃,有的还有些余粮呢。
洪承畴在心里一算,收上来税,至少能解决延安营的欠饷问题。
他是这么想的:
杨部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在延安府多次挫败刘贼、援辽时全师抵达服从指挥、在山西对流贼猛追猛打于百姓秋毫无犯,忠诚可靠,是陕西能拿出手的师范部队。
只是近来朝廷对其兵饷兵粮实在难以补给,这才使猛将无用武之地,只能镇守延安府。
杨参将也向洪承畴保证了,只要三个月足饷足粮,延安营可以立即调动,不论是入山西平叛还是封锁黄河两岸,都可以。
洪承畴找到了延安问题的结症所在,一个地方就是再没有组织,像延安府这种有广泛村庄互保情况出现的地方,也有各自的头目,头目就是保长。
要解决收税的问题,就需要把这些人聚拢到一起商谈。
他就不信了,难道这些人真的认为延安府可以永远这样下去吗?
洪承畴去年进驻延安府,向各地保长广发邀请,结果没一个来的。
后来他就用起老办法,既然你们像一块铁板,那我就各个击破,有两个保长接受了他的邀请,被他保举了千总官职。
洪承畴非常欣喜,万事开头难,只要有这俩人有了千总官身,别的保长看了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