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座毡(2/6)
,将来青海要设立流官,那他这门生故吏遍青海,西宁的老陈家不就厉害了?

    如今招了十七个学生,条件苦了点,陈师佛的地窝子已经横过来睡了,可也只能挤下五个人。

    实在腾不出地方,刘承宗还给自己的中军帅帐添了两床毛毡,四个小娃白天跟着陈师佛学东西,夜里就到中军帐睡。

    除了教西番娃娃,陈师佛另一个任务就是偶尔陪八角城来的摆言台吉说说话。

    因为全营只有他不懂狮子军。

    所以被派到摆言台吉这套情报,陈师佛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非常真诚,对摆言有问必答,反正说的基本上都是错误答案。

    但怯薛军这东西,他差不多蒙对了。

    中军营的狂热,来源于十六法中记载的战法阵型,这些预备军官整天在外面研究如何快速击溃藏巴汗的军队。

    刘承宗的大部分时间,也跟着中军营的军官们混在一起。

    他需要认识中军营每个人,未来的将官都将拥有在中军营任职的经历,研究战法、熟悉主帅,本就是他建立中军营的初衷。

    入冬后没多久,师成我喜气洋洋地跑来报告,新制鸟铳拟定的两种样式已经做好。

    河畔的军器局热火朝天,占地面积很大,但并不密集,目前还只是一个个简易作坊凑在一起。

    刘承宗到军器局时,正看见有步营军兵扛着五杆鸟铳出去,这段日子实验新制鸟铳,旧式打三钱铅弹的轻型鸟铳也没停止制作。

    据师成我汇报,这一个半月,算上搭设匠房,他们造了二百三十杆轻鸟铳。

    平均每杆鸟铳的成本为白银两钱、黄面七斗。

    成本非常低,但这种低成本并没有让刘承宗有多高兴,反而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他们是从饥荒地带来的嘛,狮子军的工匠有两个标准供粮,学徒每月炒面十二斤、小米三斗,匠人师傅每月炒面二十四斤、小米六斗。

    即使是学徒,也口粮管饱,还给些米粮拿去买卖换副食。

    匠人师傅甚至能靠这份收入,多养三口人也能凑合活。

    在陕北大旱的第五年,靠工作换取多养活三口人的口粮,除了刘承宗这里,在陕北要赚到七两到八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