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记者,最开始和李梦龙冲突也是因为exid,后来看到七号房有些花头他就立刻开始追着七号房问。
虽然一个过亿的赌局让他在公司内部名声大噪,但是他知道这还不够,因为他还需要后续的新闻支撑,他需要大新闻。
正好李梦龙又搞出来了一个,虽然他也不太懂电影,但是他知道没有人会是完人,更可况是一部电影,所以缺点总是会有的,他也确实写下来了不少。
和很多观影的人想的一样,前一个小时套路的痕迹太过于明显了,而且以搞笑为骨骼,一直在讲着平淡的故事,把整个故事的脉络交代清楚。
没有高潮、略显压抑、伴着淡淡的欢喜,这些难道还不够指责吗?单单一个四不像就足够了,甚至梁天亿已经在另一台电脑上准备着要写的稿子了。
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电影记者,很多专业的人士对前半部分评价虽然不高,但是绝对也不低,因为李梦龙做到了让人没有感觉不想看下去。
其实这一点真的很难,平淡的叙述辅以少量的搞笑,竟然还没有让人有关电视的冲动,这就是本事,大本事!
而后的一个小时就是是真正的高潮迭起了,各种出乎意料的转折,各种人世间纯粹的感情,伴着那淡淡的纯音乐伴奏。
和在电影院一样,李梦龙又为韩国的造纸厂贡献了一大笔的生意,因为现在用纸的人数特别的多。
为什么以悲剧结尾的电视剧往往收到好评,而已悲剧结尾的电影却往往在票房上收到滑铁卢?
因为人们本能的反感悲剧结尾的剧情,虽然这样会让人记忆深刻、虽然这样会有最后的升华,但是人们不喜欢,这一点就足够了。
但是相对电影而言,电视剧可以一直播着喜剧的桥段吸引观众,在最后两集给与观众致命一击,那个时候已经不影响收视率本身了。
但是电影不行,或者说不能,听到悲剧片大家会抗拒,所以悲剧电影如果质量不错的话可能会在日后网上收获不错的评价,但是票房就算了,所以拍悲剧电影的人越来越少、投资也越来越小,恶性循环。
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悲剧电影本身的天然优势,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各大类型的电影中,以悲剧结尾的电影相对而言的好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