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苏湖地区也能种上这样的稻子,那朝廷一年的粮食能多收多少?谁也不敢去想!还有地瓜这种作物,按蔡襄说的,岂不是万千劳苦大众的救命粮?两湖还是蜀川有多少这样的山地,那里可是一粒粮食都打不上来,每年因为饥饿无数人会铤而走险,犯那杀头之事,若是推行这种作物,那大宋的国力能提高多少,又能安抚多少民心?
一众的相公听着蔡襄说着兴化有这些的作物,全是当蔡襄在说笑,若是真有这样的作物,兴化人的日子早就大变样了,何至于又落到造反的境地?
老百姓可比任何人都要精明,有好东西第一时间就是往自己的窝里搬,让他们得到这种作物的种子,不需要朝廷的推广,他们自己就先推广开来了。。
当蔡襄讲到第三种作物的时候,大家更是皱起了眉头。
甘蔗这种作物大家并不陌生。
大家奇怪的是这种作物有什么用?难道兴化种那么多的甘蔗就是为了那一口清甜?
朝廷重农桑,一向看重对土地的利用,用于奢侈享乐的事是他们最痛恨的!
但是有人种就有人需要,谁家吃这么多的甘蔗?
继续逼问之下众人听到了一个名字——梁川!
朝堂三年一大变,当年的范仲淹只是一介秘阁校理,跟今天的苏舜钦差不多,如今已成了朝堂的一把手。许多人也是新晋的后起之秀,他们同样没有听过梁川这个名字。
但是放到三年前,梁川这个名字说出来,朝廷里的人都会脸色大变!
这可不是什么小角色,许多人为了能与梁川搭上线,那在紫禁城可是费了不少的心力,梁川那时候与夏竦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想为自己谋一点好处!
江湖上已经许多年没有梁川这个名字出现过了!
自从梁川主动离开夏府,回到清源后,许多人就以为他没了价值,更极少去理会他,后来又有许多人听说梁川在广南出了事,几年里一点音信也没有,便更加没有在乎这个‘小角色’!
怎么这时候又突出现了?
范仲淹与韩琦听到这个人名时,脸色俱是一变!
当年的蔡襄还在建州的山上种茶,与梁川并无交集,所以他不知道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