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耸了耸肩,而米拉双眼立刻亮了起来。
三人三马靠近到了早茶馆的面前,正在处理着食物的老板抬起了头。
“唷,三位是吗?”他讲的是拉曼语,而从那外貌来看也确实是个拉曼人。老板穿着方便行动的宽松服装,入乡随俗地戴着一顶苏奥米尔式的三角帽——这相较帕德罗西式大沿圆边帽更加贴合的帽子作为厨师帽正巧合适——他把头发都塞到了帽子里头防止意外掉入食品当中。
与他本人的行事风格相同,店面的装修也是翠湖镇这座苏奥米尔小镇当中的一个另类。虽说其它的拉曼样式房屋也有不少,但这栋房子很显然是加入了老板本身的审美在内,整体涂装显得相当鲜艳不说,还用颜料画了几头猪在上面——而这也正是他食物香气来源。
天气稍冷的秋日早晨老板手头边的那个瓦罐里头的猪油都凝成了块,他用一把小铁勺挖出来然后在巨大四方铁煎盘的边缘上磕了一磕,整块的奶白色猪油掉在煎盘上,热气从下方的大块柴火传来,很快地就让猪油散开。
“猪油,而不是菜籽油,闻起来香多了对吧!”马被牵到了一旁,而三人围着一张桌子坐了下来。因为这个时间段还没什么顾客的缘故老板开始跟他们搭话起来。他显然是个典型的拉曼人,能言善辩,不过三人都只是看着他熟练地在油水开始“滋滋”响的铁板上面放上食物,没有接话。
先是一些切片的熏肉,然后是苏奥米尔人喜欢吃的烤肠。宰杀牲畜的时候小心地剥下肠衣,然后将打碎了的肉配合调味料塞到里头,隔一小段打一个结,就做成了香肠。
对普通人而言,肉食在过去和如今都并非天天能有。所以这种做法自然是收获季节的特殊庆祝。不过在接触了帝国开始有各种商业来往带动起经济以后,这类餐饮店当中的肉食也变得要更加常见一些。
食物和做法都是苏奥米尔式的,但在调味和具体细节上面却加入了拉曼人的改良。不得不承认整体上确实比起小旅馆老店长做的典型苏奥米尔食品好上许多,尽管这里吃上一顿也更贵就是了。
在识字率相当高的帕尔尼拉,店铺招牌甚至用木板写上的菜名随处可见。但到了翠湖镇就仅仅只有镇名和其它极少数的标语,所以食物的价格也必须口头询问才会知道